廣州聲測管華而不實的事少做,農民急需的事多辦。要把重點放在改善村莊整體環境上,把功夫下在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。這些年國家不斷加大投入,農村生活條件改善很大,基礎設施覆蓋行政村的問題基本解決,當前要在向自然村組覆蓋、往農戶延伸方面下更大功夫。長遠看,關系農民基本生活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應抓緊建設和完善,標準可以有差異,但應逐步實現城鄉大體相當。為此,公共服務應與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推進,尤其要增強鄉鎮所在地和中心村的公共服務能力,還不能只是短期的一次性投入,而要確保持續發揮作用。
鄉村建設慢不得也急不得,既要防不作為,更要防亂作為。所謂慢不得,是說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。相對城市來說,鄉村建設投入少、欠賬多,但至今一些地方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把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向城市傾斜,下一步應注意調整完善。所謂急不得,是說要保持歷史耐心,明確建設時序。對農民還沒有想明白、不愿干的,不能硬推,可以等等看、緩一緩??傮w原則是,數量服從質量、進度服從實效。
我國農村從來不缺潛力,我國農民從來不缺智慧。各地開展了多樣的鄉村建設活動,既有政府主導的,也有市場運作的。不難發現,無論哪種形式,離開農民參與都很難成功。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,一定要多聽農民意見,尊重農民意愿,讓農民滿意,把好事辦好。
廣州聲測管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明確提出,推進新型城市建設。這是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,適應城鎮化發展新階段新形勢、完善城鎮化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。城市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重要空間載體,推進新型城市建設有利于增強投資增長后勁,為現代化建設打造重要引擎。
推進新型城市建設標定了新時代城鎮化發展的戰略取向。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3.89%。從國際經驗和城鎮化發展規律看,這一時期城市發展面臨許多挑戰。在我國突出表現為城市建設的整體性、系統性、宜居性、包容性和可持續性不強,城市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主體單一、供給總量不足、供給結構失衡、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城市生活的需求。
新型城市建設重在優化城市發展理念,推動城市建設從粗放外延式擴張轉向集約內涵式發展、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。推進新型城市建設的重點任務是建設宜居、創新、智慧、綠色、人文、韌性的現代化城市。一是科學配置市政公用設施,逐步提高城鎮居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,提高城市宜居性。二是加快信息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,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。三是完善城市生態系統,發展智能建造,建設低碳城市。四是保護和延續城市文脈。五是增強城市抵御沖擊和應急保障能力。
廣州聲測管推進新型城市建設為投資需求拓空間優結構提效率。從國際經驗看,在城鎮化發展中后期,城鎮化對投資需求的帶動效應更加顯著。研究表明,在城鎮化早中期,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,將直接帶動人均資本存量增加1.3%;城鎮化率在50%至60%階段,每提升1個百分點帶動人均資本存量增加1.7%;城鎮化率達到60%之后,在較高收入基礎上的城鎮化發展對投資需求的帶動力度倍升,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,直接帶動人均資本存量增加3.5%,帶動效應分別為前兩個階段的2.7倍和2.1倍。